认识疾病是一切医学研究的内客,也是治疗疾病的先决条件和起码的要求。藏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辩证识病的丰富经验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许多诊断方法至今仍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,甚至某些诊断方法另辟蹊径,丰富了人类医学宝库,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和肯定。
藏医认为,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它与六时气候、地理环境、饮食起居、行为活动、情志秉性、喜恶嗜好、体质及年龄、性别、职业及遗传等有着密切关系,尤其与体内的五元和隆、赤巴、培根三基因物质的变化有因果关系。同时认为,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脏腑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,体内的病变定会反映到体表,即所谓“显花于五官”,“有诸内,必形诸外”,因此必须要从上述诸方面全面诊察,综合、辨证分析,藏医就是根据这一道理来诊断疾病的。《四续》诊断章认为疾病与症状的关系犹如火与烟,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,但有时将蒸汽等误认为烟,将假象当成真象,造成误诊。可见诊断是临床上的首要环节,必须谨慎辩证。
望、问、切三诊是藏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,通过三诊,了解患者疾病的现状和病史,探索发病的原因和病机,掌握症候特点,进行综合分析,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,发病部位的变化,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。简而言之,望即眼察体形、形态、颜色等,特别要看舌和小便,尿诊是藏医的一种特色诊法,小儿病看耳脉,从五官、无境(色、声、气、味、触)、五垢(痰、泻、吐、便、血)等的异变来诊断疾病。问即问饮食、痛法、痛处、居住环境、秉性、病史、家族史等。切即触摸机体变异情况和切脉,脉诊是藏医首要诊病之法。总之通过三诊了解隆、赤巴、培根的盛衰、蓄发情况,为诊断提供依据。
一、望诊
医生用眼睛察观患者的神色、形体、舌象、排泄物等,从而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,为判断打好基础。藏医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、望形态、望五官、察痰、察两便、察血、察母乳、察呕吐物等内容。
1、望神 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,指人的精神状态。神由七精华中最后的精华物质——“精光”所生化,通过五官,皮肤等呈现出来。望神即望机体的形态动静、面目表情、语言气息及反应灵敏与否,了解患者精气,预测疾病转归和预后。凡是精神充沛、有活力、面客光泽、目光有、神态清明、言语清晰、声言洪亮、气息均匀等是病情较轻的标志。反之,目光吊滞、面容晦暗、神昏意乱则为病情严重的表现。望神贯穿在望色、望形及望五官等望诊的全过程。